资讯

南京

课程咨询: 400-810-2680

预约小初高69元1对1在线体验

南京爱智康为您护航

获取验证码

请选择意向校区

请选择年级

请选择科目

立即体验

在线咨询

点击开始 在线咨询

学习规划

点击预约 学习规划
TOP
申请学习规划
预约报名
当前位置:家教南京站 > 中学频道 > 中学试卷 > 正文

中考语文专项复习:文言文故事小说类-考点训练(含答案)

2018-03-12 08:54:24  来源:网络整理

期中资料→ 初一-初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免费领取

综合资料→ 小初高开学/月考/单元卷等资料免费领

 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:文言文故事小说类-考点训练(含答案)!同学们学习文言文,较应该下功夫的是文言字、词、句式等方面的知识,只有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,才可能顺利地阅读文言文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语文专项复习:文言文故事小说类-考点训练(含答案),供大家参考学习!

 

2018年南京中考语文各年级知识点专项复习


  中考文言文故事小说类考点训练

  (一)童 趣

  余忆童稚时,能张目对日,明察秋毫,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,故时有物外之趣。

  夏蚊成雷,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,心之所向,则或千或百,果然鹤也。昂首观之,项为之强。又留蚊于素帐中,徐喷以烟,使之冲烟而飞鸣,作青云白鹤观,果如鹤唳云端,为之怡然称快。

 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,花台小草丛杂处,蹲其身,使与台齐;定神细视,以丛草为林,以虫蚁为兽,以土砾凸者为丘,凹者为壑,神游其中,怡然自得。

  一日,见二虫斗草间,观之,兴正浓,忽有庞然大物,拔山倒树而来,盖一癞虾蟆,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。余年幼,方出神,不觉呀然一惊。神定,捉虾蟆,鞭数十,驱之别院。

  1.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( C )

  A.余忆童稚时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

  B.项为之强 以弱为强者

  C.徐喷以烟 清风徐来

  D.观之,兴正浓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

  点拨:C中“徐”意思都是“慢慢地”;A中“余”前一个是“我”,后一个是“剩下的”;B中“强”前一个通“僵”,僵硬,后一个“强大”;D中“观”前一个是“观看”,后一个是“景观”。

  2.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( B )

  A.故时有物外之趣    学而时习之

  B.则或千或百,果然鹤也 战则请从

  C.为之怡然称快 然胡不已乎

  D.以丛草为林 不以疾也

  点拨:A中“之”前一个是“的”,后一个是“它”;C中“然”前一个“……的样子”,后一个“那么,既然这样”;D中“以”前一个是“把”,后一个是“认为”。

  3.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。

  (1)果如鹤唳云端,为之怡然称快。

  果然像鹤在云端鸣叫,为这一景象感到非常愉快。

  (2)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,故时有物外之趣。

  遇见细小的东西必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,所以常常能感受到事物之外的乐趣。

  4.“夏蚊成雷,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”运用了什么修辞?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?

  比喻、夸张;在内容上表现了小孩子天真烂漫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、想象能力;在结构上与上文相照应,为下文作铺垫。

  5.作者观察事物细致而有耐心,试说说下面加线词语的表达作用。

  (1)夏蚊成雷。

  生动地写出蚊群嗡嗡的声音之大。

  (2)昂首观之,项为之强。

  表明作者“神游其中”观察得仔细而时间又长。

  (3)果如鹤唳云端,怡然称快。

  表达了作者“作青云白鹤观”目的达到,效果理想而收到的惊喜。

  (4)忽有庞然大物,拔山倒树而来。

  极写癞虾蟆声势之大。

  6.(2013·南宁)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( B )

  A.作者将“夏蚊成雷”联想成“群鹤舞空”的情景,并从中获得许多“物外之趣”。

  B.文章较后一段的“捉”“鞭”“驱”三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作者以大欺小、残忍粗暴的性格。

  C.本文语言简洁,表现力强,“明察秋毫”“庞然大物”“怡然自得”流传至今,成为成语。

  D.文章启迪我们:只要热爱自然,仔细观察,大胆想象,就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。

  点拨:B项表现的是主人公的纯真善良。

  7.作者写了哪几件趣事?

  分别写了观蚊成鹤、神游山林、观虫斗、驱虾蟆四件趣事。

  8.(2013·南宁)你认为童年时的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?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?

  童年时的作者是一个活泼可爱、纯洁善良、天真无邪、富有情趣、热爱自然、充满想象力的人。要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,应做到:①保持一颗好奇心,有敏锐的观察力。②有丰富的联想力和想象力,让平凡的事物变得神奇、有趣。③有一颗天真烂漫的心,富有童真童趣。④热爱大自然。⑤热爱生活,善于从平淡的生活中寻找乐趣。⑥能以审美的心态去对待身边的人和物。

  (二)伤仲永

  金溪民方仲永,世隶耕。仲永生五年,未尝识书具,忽啼求之。父异焉,借旁近与之,即书诗四句,并自为其名。其诗以养父母、收族为意,传一乡秀才观之。自是指物作诗立就,其文理皆有可观者。邑人奇之,稍稍宾客其父,或以钱币乞之。父利其然也,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,不使学。

  余闻之也久。明道中,从先人还家,于舅家见之,十二三矣。令作诗,不能称前时之闻。又七年,还自扬州,复到舅家问焉。曰:“泯然众人矣。”

  王子曰:仲永之通悟,受之天也。其受之天也,贤于材人远矣。卒之为众人,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。彼其受之天也,如此其贤也,不受之人,且为众人;今夫不受之天,固众人,又不受之人,得为众人而已耶?

  1.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( C )

  A.仲永之通悟,受之天也 初极狭,才通人

  B.未尝识书具 默而识之

  C.父异焉,借旁近与之 渔人甚异之

  D.忽啼求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

  2.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

  (1)其受之天也,贤于材人远矣。

 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。

  (2)卒之为众人,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。

  (他)较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,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。

  3.说说对题目中“伤”的理解。

  题目中“伤”字的意思是哀伤、叹息。作者“伤”仲永是因为方仲永天资非凡而“受于人者不至”,较终“泯然众人”。题目用一“伤”字,点明主题。正文部分无一“伤”字,而“伤”字贯穿始终,深刻含蓄。如“不使学”“泯然众人”均含有“伤”意。

  4.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的身世,意在突出什么?

  “世隶耕”三字是对“未尝识书具”“不使学”作的必要铺垫,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,又暗示了造成他才能衰退的家庭背景。

  5.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( D )

  A.课文采用“闻”“见”“问”的方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,真实可信,有说服力。

  B.本文用词精当传神。如先进段中写方仲永“啼求之”,一个“啼”字生动地写出了索求书具的情态;“忽”“即”“立”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、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。

  C.“环谒”一词把方仲永父贪利自得、可悲可怜的愚昧无知之态刻画得淋漓尽致。

  D.“受之天”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,即有天赋。“受于人”指人的后天没有好好学习。

  6.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“泯然众人”,原因是什么?

  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,原因是“父利其然也,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”,贪图小利,目光短浅,而“不使学”。从道理上来说,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,方仲永“卒之为众人”,是因为“其受于人者不至”,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。

  7.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,联系实际,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。

  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;天资好,再加上后天努力,就一定能成材;天资好,但后天不努力,再好的天资也会被泯灭(方仲永便如此)。

  (三)孙权劝学

  初,权谓吕蒙曰:“卿今当涂掌事,不可不学!”蒙辞以军中多务。权曰:“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!但当涉猎,见往事耳。卿言多务,孰若孤?孤常读书,自以为大有所益。”蒙乃始就学。及鲁肃过寻阳,与蒙论议,大惊曰:“卿今者才略,非复吴下阿蒙!”蒙曰: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,大兄何见事之晚乎!”肃遂拜蒙母,结友而别。

意见反馈电话:010-52926893  邮箱:advice@xueersi.com
保存 | 打印 | 关闭
相关新闻